陈昌浩的后半生:见当年部下就说对不起,感谢毛主席宽宏大量
1962年5月,武汉胜利饭店二楼会议室,陈昌浩进门第一件事不是找座位,而是把军帽捏在手里,对着满屋白发老兵鞠了一躬,嘴里只有四个字:“对不住啊。” 那一躬,像把钝刀,隔了25年,终于落下。
1962年5月,武汉胜利饭店二楼会议室,陈昌浩进门第一件事不是找座位,而是把军帽捏在手里,对着满屋白发老兵鞠了一躬,嘴里只有四个字:“对不住啊。” 那一躬,像把钝刀,隔了25年,终于落下。
1967年7月30日,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走廊里,徐向前冲秘书挥了挥手,悼词先别急着定,空调吹来的风凉飕飕的,打在脸上全是皱纹,窗外蝉叫得厉害,没人敢开口问,都知道这是要给陈昌浩最后过一遍。
突然,便接到中办副主任龚子荣的电话:“毛主席生气了,要你务必于第二天下午赶回北京。”当天晚上,杨尚昆便在日记中写道:脑子中很乱,整夜未睡好。
别的娃还在田间摸鱼玩耍时,他就总缠着长辈问国家大事,心里早早埋下了为国做事的念头。后来他一路读书,凭着一股钻劲考上武昌中华大学,在校园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更是像找到了人生方向,一门心思要投身革命。
1944年深秋的延安,黄土高原上的风还带着枣花味儿,李天佑却紧张得手心直冒汗,他要去见女友杜启远的父母,特意把旧军装擦得发白,借了战友的皮靴,驳壳枪也擦得锃亮。
前面都说了马洛夫同学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的时候是一个学霸,成绩是相当的牛逼,那出国前的马洛夫同学也就是陈昌浩在哪里读书呢?是不是也是一个学霸呢?为什么会到苏联留学呢?哈哈,那就说对了,陈昌浩同学在出国前在哪里读书?在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这个学校那不是一般的
1975年冬,南京东郊夜色沉沉,灯光打在中山陵8号楼的窗棂上,守卫轻声提醒:“首长,该休息了。”屋里,许世友却正拍着茶几,回忆起川北山道那场败仗,他抬头丢下一句:“这帐,总得有人担。”
35岁还在跑龙套,父亲脑出血,他被全网劝退,却靠一条健身视频翻身
徐向前有些日子,在院子里踱步,晚风里混杂着往事的残片。他倚在藤椅上看月亮,一盏茶摆在手边,总指挥的影子比月色还重——红四方面军长征的那些刻骨细节总像野草一样,踩不灭。突然他像和老友说话似的自言自语“陈昌浩,年轻是年轻,但真是个耐琢磨的人。”这句话,像是道谜——